台安信息社是领先的新闻资讯平台,汇集美食文化、热点新闻、商旅生涯、房产家居、体育健康、生活百科、等多方面权威信息
2022-07-23 15:08:01
老覃昨天写了《1973年,毛主席对北京军区司令员李德生说:你就是个陪绑的》一文,文中提到,李德生少将在北京高等军事学院学习结业后,回到了十二军担任军长,做了好几件让世人瞩目的大事,其中,他推广的“郭兴福教学法”和在安徽“三支两军”的工作受到了毛主席的关注。
1968年10月13日,李德生列席了党的八届十二中全会开幕式。毛主席让他谈谈十二军芜湖整顿的经验。李德生简简单单的一句“大造舆论”,精准、扼要,又大显谦逊之风。毛主席从心底里喜欢上了他。
中共九届一中全会将在1969年4月28日召开,李德生在稍早一些时间召开的中共九大被选为中央委员。他在阅读大会秘书组送来供讨论的中央政治局委员、候补委员的名单时,突然看见了自己的名字——就在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人选里面!
他不由得大吃一惊。
当他发现徐向前、聂荣臻以及陈毅等老帅都不在名单上,更加感到惶惑不安。
带着这份惶惑和不安,他去找老领导南京军区司令员许世友和沈阳军区司令员陈锡联倾诉。
许世友和陈锡联也都被提名为了九届中央政治局委员人。
他们告诉李德生:这是毛主席和中央的特别安排。
李德生感到有些难以置信,央求他们去找毛主席反映一下,“不要选我”。
许世友和陈锡联都摆着手说:“万万不可,这是毛主席决定了的。这件事,我们坚决不能做。”
就这样,李德生在中共九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了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。
那天,周恩来在宣布选举结果时,念到了他的名字。坐在主席台上的毛主席大为振奋,打断了周恩来的宣读,高声说:“我要再看看李德生同志。”
李德生有些腼腆地站起来,向毛主席敬了一个军礼。
毛主席看着体魄壮实、精神气十足的李德生,遥遥发问:“你今年多大年纪了?”
李德生声音洪亮地回答道:“报告主席,我53岁了。”
“53岁,53岁正是年富力强啊。”毛主席喃喃自语。
李德生以解放军军长的身份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。这,在党的历史上是唯一的一次。
中共九届一中全会结束后,许世友、陈锡联等人都回到了地方工作。
李德生以为自己和他们是一样的,也将会一直在地方工作。
但是,他刚回到安徽不久,周恩来就亲自打电话给他,说:“毛主席、党中央决定调你到北京来工作。”
这样,7月28日,李德生回到了北京。
周恩来明确告诉他:中央决定他除了参加政治局活动外,还参加国务院业务组和军委办事组的工作,同时仍然兼着安徽省、安徽省军区和十二军的职务。
他瞬间感到肩头无比沉重。
随后,周恩来和他一起去中南海见毛主席。
第一次和毛主席面对面谈话,他既兴奋,又紧张。
但是,一到了毛主席的书房,他的紧张就一扫而空了。
毛主席特别随和,穿着一身睡衣,亲切地招呼他们坐。
毛主席在他们来之前在看书,他放下了手中的书,索要周恩来的老花镜来试戴,远近高低地看了看。
末了,还把眼镜递给李德生,关切地问他:“你的眼睛怎么样?老花了吗?试一下。”
李德生的眼睛已经老花了,读书看报是要戴老花镜的。
毛主席这非常随意的一个举止,就像对待老朋友一样,让他感到非常亲切。
他们当天的谈话内容非常轻松。
毛主席指着自己满屋子的书,建议李德生也多读书,还特别向李德生推荐了《红楼梦》《天演论》和《通鉴纪事本末》这几本书。
和毛主席熟悉起来后,李德生大胆地向他提要求,说自己既然被调到了北京,参加中央工作,但还兼任着安徽省委书记、省革委会主任、南京军区副司令员这些职务,恐怕不能兼顾,可否免去一些工作?
毛主席爽朗大笑,说:“不要免,一个也不要免。南京的不要免,安徽的也不要免。”
可以说,毛主席对李德生是非常赏识和信任的。
1967年8月17日,中共中央、中央军委决定成立中央军委办事组,酝酿出的人员名单上并没有李德生的名字。毛主席在审定名单时,亲笔加上了“还有李德生同志”七个字。这样,李德生又进入了中央军委办事组工作。
与军事相比,毛主席更加重视政治建设。
在建国之初,毛主席就明确指示:政治工作是我军的生命线。
所以,毛主席除了安排李德生进入了中央军委办事组工作,还着手安排李德生出任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。
解放军总政治部的前身就是1930年创建的中共中央军委总政治部,毛主席、王稼样、任弼时、刘少奇等人在革命战争年代都担任过总政主任。在建国后担任过总政主任的人有罗荣桓、谭政、萧华。
毛主席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讨论总政主任的人选时,提出了李德生。
时任中央政治局委员、国务院副总理兼公安部长、军委办事组成员的谢富治表示反对。
谢富治在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很长一段时间内,是李德生的老领导,他在发言中说:“李德生是个纯粹的军人,不适合做政治工作。”
毛主席很不高兴,当即反问他说:“李德生不合适,你就合适?”
谢富治登时语塞,不再说话。
就这样,在毛主席的亲自过问下,李德生最终当上了总政治部主任。